找到相关内容2880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濒死体验的佛理分析

    ,声音微微道:“我看到了可爱的亮光····奇妙的生命。”眼神专注,无可言传。接着凝视片刻,弱弱欢呼一声,对教授夫人道:“是爸爸!噢,他对我的到来是这么高兴,他带着维达(Vida)。”其父早已亡故,其...

    吕云峰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23288958.html
  • 佛教的神通

    能交互映摄无碍,所以,不管是由体性悟入实相而发起神通,或是以禅定中专注的心灵力量引发神通,或是依咒术、符禄等他力所引发的神通,虽然有的并不究竟,但是因为空而无分别,依照此缘起,都能引发不同层次的神通。...

    洪启嵩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689884.html
  • 略谈十六种观想的修法

    分清沏透明,心不分散,专注而想,了了分明。遂着想水渐渐凝结成冰,整个西方大地都是透明的冰。   在冰想观成之后,再想此冰有如琉璃一样透明的浅绿色,十分好看。想整个西方极乐世界,都是这样透明的琉璃世界;...:修净土者,若礼佛时,当想已身在莲华中作礼,佛在莲华中受我敬礼。若念佛时,当想已身在莲华中结跏趺坐,佛在莲华中接引于我,然后一心持名。昔有二僧,作莲华开合想,遂得往生。况复加以一心持名乎?专注于观想者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44590483.html
  • 《你可以不怕死》(一行禅师著,胡因梦译)连载之一

    严密的科学方法证明了“质量守恒定律”。著作有《化学要论》、《化学物质的命名法》。   [3]正念:佛教用语。(一)修行方法,八正道的第七支。谓将心念专注观身不净、观受是苦、观心无常、观法无我。(二)...

    一行禅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15891518.html
  • 心物之辩与天人之际

    河南程氏文集》卷二)他所批评的是专注于内在之性而以应物为累的路向。王阳明则既反对重内而轻外,亦拒斥了执着于外物而遗忘心体;换言之,在王阳明那里,内外两忘意味着破除内外之分,物我之别,从而达到我与万物为...

    杨国荣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111091962.html
  • 石刻的圣迹——中国石窟寺巡礼

    突然弃修小乘而改宗大乘。这个时间与事件,或许有一种特殊的标志性意义:它标志着在古丝绸之路上步步为营、缓缓传播着的专注个人解脱的小乘佛教也由此时起,逐渐转向普渡众生的大乘教。   然而,恰巧就是在这一年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42292664.html
  • 佛法概要-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

    修罗道则时时战斗与妒嫉之中;天道应该是最快乐的,他们有“全知”的智慧,但心意总是东奔西跑,无法专注,在死亡前七天可知下辈子投生所在而造成极大的痛苦。时间也是一样,人类的一年,在地狱道也许只是一天。  ...

    宗萨钦哲仁波切

    |基础|佛教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08564493513.html
  • 名僧与山水的对话——试论慧远对山水诗的影响

    文献《经集》中,见到赞美远离世俗而清静修行的生活:   贤者,专注于精神的宁静,在林中漫步,在树下冥思,会感到极大满足。让心灵宁静,不要彷徨,不要后悔,不要怠慢,修行者应该去寂静的地方栖身。   ...

    游芳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3893789.html
  • 一花一世界:天下赵州生活禅

    切不可放弃精神追求和道德修养。佛陀指出,通过精神的专注和统一,可以克服种种内外诱惑,如爱欲、忧恼、贪欲、昏沉、怯懦、疑惑、虚伪、自私、追求名利、自赞毁他。在克服诱惑之后,达到一种高尚的境界,如清净、...专注与智慧。夏令营中每天都有机会打坐,而且有时实行禁语。每天我们都要絮絮叨叨地说很多话,其中有一大半是不必要的、无用的,有些甚至只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快或痛苦。智慧与快乐就这样从你的嘴上流失了。这回,你...

    马明博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4794088.html
  • 如何从“看”中回归生命的源头

    ,中间需要反复训练。只要如猫捕鼠般注意能念的主体,专注内省观照念佛的源头,带着疑情参究“念佛是谁”,一直往里面看那个不生不灭者,回光返照,就会大彻大悟。我们注意到,虚云和尚的“看话头”禅法并不是像古人...

    魏建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80294133.html